圖為保康縣堯治河村裡面的部分別墅,記憶體裡面住著當地的村民 尚華珍 攝
  中新網襄陽8月4日電 (楊澤文 尚華珍 都正陽)近日,記者走進湖北保康縣,在田間地頭感受山區變化。“現在走的是水泥路,住的是小洋樓,從來沒想過山旮旯里也能發展這麼好。”該縣馬橋鎮堰埡村71歲台東民宿的王成梅笑著介紹,自己子女都在村水利企業上班,生活跟過去相比完全是兩重天。
  保康縣地處鄂西北,是湖北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縣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稱。全縣轄11個鄉鎮、257個村、19個社區,總人口28.2萬。2009年,保康被確定為湖北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固態硬碟,2011年8月,被納入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。
  新農村建設從房地產修路開始
  “交通不便是堰埡發展的最大瓶頸,過去下一趟馬橋來回25公里,需要一天時間,現在只要50分鐘。外接式硬碟”堰埡村黨支部書記宦忠雲說,新農村建設從修路開始。
  早在2003年,堰埡村便推出了山村規劃理念。10多年來,該村利用村內的林川河和乾溪河水資源實施水電梯級開發,修建4座水電站,既實現了水能資源的充分利用,又建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。
  宦忠雲介紹,為保護青山綠水,該村投入1.8億元進行生態家園的全新打造,其中修路就投入1.16億元。在崇山峻林中打通引(飲)水排洪隧道15.4公里,擴建硬化村級主幹道32公里,開鑿公路隧道65條13.2公里,被《中國交通報》譽為“人間天路傳奇”,建成國家和省級公益林2.3萬畝。
  目前,該村集體企業擁有6家公司,1個賓館的小集團型規模。2013年,該村實現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1.26億元,年貢獻國家稅費1500萬元,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1500萬元,村集體資產逾2億元,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5000元。全村4個社區型居民小區,95%的村民住上了生態別墅。
  消滅土坯房建設生態旅游示範村
  去年7月中旬,隨著最後一戶低保戶搬入居民小區,至此,寺坪鎮大畈村徹底消滅了土坯房。
  “為實現老有所養、病有所醫、貧有所幫,難有所救、居有其所的目標,大畈村積極爭取危房改造、災後重建資金,按照統一規劃、統一戶型、統一標準、統一建設,投資35萬元建設弱勢群體居民安置點1處18間,安置弱勢群體9戶18人,為每戶劃分菜園,從各方面給予幫扶照顧。”大畈村黨支部書記樊金明介紹。
  大畈村是天子湖景區游覽的主要入口,樊金明謀劃,在移民新村的基礎上,配合新農村建設,充分利用良好的區位條件,借助四周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湖區山色等景觀,擬將大畈建設成集觀光游覽、休閑度假、水上運動、養生康體與一體的生態旅游示範村。
  五年共減貧近7萬人
  目前,保康縣以旅游業為主,磷礦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為副。如今,保康縣農家樂總數已達1000餘家,其中星級農家樂有494家。據不完全統計,2009年到2012年全縣農家樂共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,經營收入2800萬元,吸納勞動力3600餘人,帶動周邊農民人均增收近千元。
  近年來,該縣規模以上企業達76家,2家工業企業進入襄陽市50強;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突破70萬畝,其中核桃面積達44萬畝,茶葉面積達13萬畝等,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0家,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80家。
  保康縣扶貧辦主任馬衛軍介紹,該縣通過實施“一建三改”、“消除危房”、“消除土坯房”、“綠化村莊”等工程,推進新農村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,培育出了堯治河、堰埡、黃龍觀等一批明星村,和大畈、中坪、葉家灣、大坪等一批新型農村社區示範樣板,五年共減貧近7萬人。
  保康縣也因轉型發展,先後榮獲湖北省整村推進考核第一、全省脫貧奔小康五年綜合考評第一、全省“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建設先進單位”、全省“三萬”活動先進縣和全市黨政主要領導扶貧責任制考核第一等榮譽稱號。(完)  (原標題:湖北山區縣扶貧開發促轉型發展 過去現在兩重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v18fvhc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